第1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路场站、不到1个月时间投入7*24小时生产、1个远程操控员......
在义乌苏溪枢纽港开港的第三个月,斯年智驾无人车队的运行现状如何?我们跟随赛博汽车的视角,来为上述数据寻找答案。(以下文字经过整理,全流程记录请点击下方观看完整视频)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工程(以下简称苏溪枢纽港),是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项目,是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核心载体,是全国首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路场站。向东依港出海,该项目承载着义乌本地小商品的出海运输需求,将义乌和宁波舟山港连接起来,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
曾几何时,义乌集装箱须经公路绕行宁波舟山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25年6月27日,苏溪枢纽港正式开港,甬金铁路+苏溪枢纽港的投运,延续多年的“公路短驳+港口转运”的传统模式被彻底终结,大大缓解了公路运输的压力和物流运输的成本。
两种车型均同时参与作业,但如遇一些特殊的作业场景,无人集卡会更加灵活,人员可以随时前往接管进场及生产,根据需求替代有人车辆进行作业,成为有人驾驶车辆,如现阶段的甩挂、海关查验等非标的作业场景。所以一些非标场景,可以用无人集卡代替有人车辆进行作业。
混行:即场地内的无人驾驶车辆和有人驾驶车辆共同存在。
在该项目中,有人驾驶车辆为港外集卡,承担的是将港外的集装箱运进来和运出去;无人驾驶车辆,为内集卡,承担的是装卸线的装/卸箱以及火车装卸线到堆场之间的运输任务。
义乌小商品以出口为主,这一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出口占比较高。所以简单来说,无人驾驶车辆的作业流程就是一个“装重箱、卸空箱”的过程。

斯年智驾的整个车队从入场到作业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除苏溪枢纽港为新建港口的因素外,“入场及投产”一直是斯年智驾对客户的承诺,不论新旧码头,我们不需要对场地做额外的改造、不需要车路协同、不需要外设辅助。
国内港口自动驾驶面临的更多是老旧码头改造的需求,包括斯年智驾的客户,老旧码头的占比更高,场地环境多为大批量混行复杂的作业场景。在形成一定的共识基础和无人驾驶落地方案的讨论之前,我们通常会与客户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前提,如行车规则方面,场地是否有自动驾驶的余地;5G网络的基建是否配备;桥吊、龙门吊等交互设备是不是足够信息化,能与无人车进行完整的交互等等。除了提供既定的无人水平运输方案之外,我们更致力于从宏观视角出发,向客户建议和反馈推进港口自动化所需的基础条件,并与多方共同推动形成港口无人驾驶智能化改造的统一共识。
首先我们会有严格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对故障分级和分类设置多级别响应标准。故障发生后,首先确认故障是否需要介入。如需介入,我们就会通过远程驾驶舱,进行接管。但是大部分的故障其实是不需要干预的,它会自动检查问题——自动解决问题——再次自动启动。所以我们现在的15辆车仅需1名远程操控人员。

在最开始的车辆测试阶段,车上会配备安全员,集卡驾驶舱内的显示屏主要用途是安全员观察车辆状态和运行轨迹是否正常。随着项目的成熟,安全员和测试员已“下车”,所以车上已经不需要任何屏幕显示的设备。